杨一清知道萧鸣凤是杨植举荐的,正在在大同试点恢复开中法,便没有过问屯田的事:“听说大同兵变的首领和不少士兵,都跑鞑子那里去了?”

    “好叫相公得知,那郭巴子等三名首领,西渡黄河跑到陕北,跟着白莲教首领李福达从府谷又穿过黄河去了塞外。

    另外第三次大同兵变,吉囊率兵接应叛军,接走数百人。现在跑出去的乱兵都在板升城。”

    杨一清苦笑了一下:“胡汉两边都是这样。咱们这边活不下去的人跑鞑子那里去,鞑子给他们地,给他们奴隶,让他们种地。

    现在辽东的女直、草原上的鞑子、哈密的回贼、海西的西虏都在招徕汉民种地。

    鞑子那边的活不下去的人跑咱们这边,给将官士绅当亲军当家丁卖命,又忠诚又便宜又好用。

    辽东将官的亲兵是女直人朝鲜人,东南将官的家丁是倭人,西北将官的侍卫是鞑子回贼,西南将官的护卫是山蛮。

    两边的苦哈哈只要胆子大,跑到对面都能过上好日子,你说这是什么事!”

    杨植沉吟一下回道:“其实这个事对大明不利。蛮夷跑过来的只能卖自己的烂命,只对将官有益;而我们这边跑出去的可以教蛮夷匠作、农耕、用兵,对他们整体有益。

    只恐华夏复晋、宋以夷代夏之故事。”

    杨一清叹口气道:“杨掌院、姚侍讲,你们都是三鼎甲,大明最聪明的人,这次跟老夫到西北,看看有什么办法!”

    因陕甘宁催得紧,杨一清并未在大同多停留,次日即带队西渡黄河来到延绥镇。

    延绥镇总部设在榆林,杨一清挂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衔总制陕甘宁三边,到了这里才是真正属于杨一清的辖区。

    杨一清一到榆林就召见延绥镇将领开会,杨植则前往府谷拜见王琼。

    “三年前若无晋溪公,晚辈可能被杨廷和安上江彬余孽罪名打入大牢削去功名,请受小子一拜!”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杨植恭恭敬敬地把王琼扶到椅子上,给王琼磕了三个头。

    王琼当年举荐王阳明、乔宇,顺带救了杨植,没想到杨植居然考中榜眼,立下军功。

    他扶起杨植道:“往事不堪回首,但失败了就要认。老夫虽然被追夺出身以来文字削去官身,好歹算留了一条命。大行武宗皇帝的手下,哪个不是身死名陨,世世代代不得翻身!”

    杨植给王琼倒了一杯茶,安慰道:“晋溪公在绥德卫留着有为之身,必有东山再起之日!”

    王琼叹口气道:“老夫已经六十五岁,还能有什么想头?老死陕北也好,尸骨一过黄河就到了太原,省得家人麻烦!”